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艺术丛谈>

潮汕慈善文化的研究价值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陈友义 时间:2017-04-23 Tag: 点击: 2


       因大峰信俗而形成的潮汕慈善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功能明显、价值十足。2015年,大峰信俗被确定为潮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申报并被确定为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平大峰风景区则被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文化遗产必有丰富文化价值,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必有丰富文化价值。

  其一、对研究潮汕民间故事具有一定价值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叙事散文作品的总称。潮汕有很多民间故事,是潮汕文化的重要构成之一。潮汕人因对大峰祖师、谢惠如等慈善家的敬仰,对他们的历史活动、光辉的慈善事迹十分兴趣,为此而编撰、流传许多关于他们的传奇故事。结庐灵泉寺、治病灵泉水、建造和平桥等是广为流传的大峰祖师民间故事;“三善人”是民间流传的1922年的“8·2台风”期间三位南澳渔民的慈善传奇故事;“好心过谢慧如”这句赞美谢惠如先生的话,背后也有其生动的慈善故事……。

  民间故事是潮汕慈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潮汕民间编撰、流传的大峰祖师传奇故事、“三善人”故事等,我们可以更好地研究潮汕慈善文化,进而更好地研究潮汕文化。

  其二、对潮州歌册的研究有一定价值

  潮州歌册又称歌、歌文、说文、弹词,是用潮州方言诵唱的民间说唱本子,是一种民间说唱文学,主要流行于潮汕、闽南地区,在港澳台、东南亚潮人中也有流行。2008年,潮州歌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歌册俗中有雅,是“中国说唱文学的百花园里一朵绚丽多姿的小花”。潮汕人编撰了一些歌颂慈善家事迹、反映潮汕慈善活动的潮州歌册,成为潮汕慈善文化的组成部分。

  潮州市潮安区彩塘镇年过八旬的老人许崇益,编写了潮州歌册《宋大峰祖师传奇》,以最地道的潮汕方言,讲述宋大峰祖师的传奇人生,颂扬潮汕慈善精神。“歌文供世唱清心,先唱古代后唱今。帝王将相阮唔唱,专唱善神慈悲襟。善神就是宋大峰,天使下凡有奇踪。行善积德成正果,世尊祖师颂丰功……”七言句琅琅上口,洋洋洒洒两万余字,用亲切的潮汕方言,叙说了大峰祖师传奇的一生,以及其对潮汕慈善文化的推动。研究因慈善活动而编写的潮州歌册,有利于研究整个潮州歌册文化,研究潮汕慈善文化,进而研究潮汕文化。

  其三、对潮汕诗词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歌咏志,诗言怀。出于对大峰祖师的敬仰,出于对慈善家的崇敬,出于对慈善活动的热情,潮汕人以饱满的热情、充分的敬意、精妙的语言,谱写了一首首讴歌、赞美大峰祖师、慈善家以及慈善活动的诗词。

  释慧原法师、李志浦先生为宋大峰祖师纪念堂作了八首诗歌,其中《结庐潜修》:“蓬荜潜修为道基,韬光晦迹问谁知。一朝幽谷春雷动,始识空门有狻猊”;《发心建桥》:“水深流急风涛险,客旅常遭不测灾。人溺江中如己溺,悲心愿化石梁来。”赞美大峰祖师、赞美慈善家与慈善活动的诗词,是潮汕慈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潮汕慈善诗词,对研究潮汕慈善文化,进而研究潮汕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

  其四、对潮汕楹联文化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庙宇楹联是遍及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因崇祀大峰祖师而建造的善堂,是潮汕慈善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善堂必有楹联。善堂因楹联而蓬荜生辉,楹联因善堂而颜值俱增。善堂与楹联交辉相映。

  潮阳和平报德楼碑记联:“大中有大,大大毋如峰大;峰外叠峰,峰峰莫及大峰”。潮阳宋大峰祖师亭楹联:“法号大峰,德若大峰,谁不崇仰;民尊祖师,行堪祖师,世同弘扬”、“大慈大悲,大功大德,奉佛为大;峰上峰下,峰内峰外,积善成峰”、大峰墓柱联:“大师佳壤;峰岳名山”、古泉井栏联:“大峰积德积峰大;峰大流芳流大峰”、“古为今用今用古;泉生水流水生泉”。清末状元夏同龢为潮阳县棉安善堂题门匾“棉安善堂”及联:“棉疆有庆;安堵无惊”。存心善堂旧龛联:“吾试造桥横跨练江十六洞;菩萨化身普利岭海亿万家。”南澳平善堂联:“和平后宏观,风知鳏霜老弱孤独病危一律援之以手;善事无巨细,不论捡骨收尸造桥修路咸皆尽力而为。”2011年建成竣工的庵埠同奉善堂福利大楼,前后门楹联:“同心同德乐为善;奉献奉公福满堂”、“福荫子孙功恩大;利国为民建新楼”……这些楹联,或讴歌大峰祖师的济世情怀,或展示大峰祖师的传奇人生,或劝告世人躬行善事,对潮汕楹联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其五、对潮汕民间节俗文化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富有地方特色的节俗是地域文化构成的一大要素。风情万种的节俗,使得地域文化千姿百态,各领风骚。与潮汕慈善文化息息相关而出现了一些民间节俗。

  大峰祖师圣诞日,时间是农历十月二十九日,期间除当地民众外,香港、泰国等善信也纷纷前来报德古堂及大峰墓(位于大峰风景区内雄狮山)前祭拜。报德古堂还举行赛桌活动,共赛桌13只,皆为斋桌,五牲是斋制品。墓前仅摆供桌1只,其时人山人海。大峰祖师扫墓日,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九日。从当月初五至初十,除当地民众外,还有大潮汕及福建、河源、梅州、香港和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兄弟善堂的堂友前来祭拜,场面十分壮观。初八夜,报德古堂还举行了“五献”古礼仪式。近些年来,潮阳举办的连续几届大峰慈善文化节,成为纪念大峰祖师,弘扬大峰精神的新节俗。此外,还有各地慈善会组织的“慈善日”活动,也将逐渐成为慈善新节俗。

  因大峰信俗而生成的节俗,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都旨在弘扬大峰文化,发展潮汕慈善文化,推进潮汕慈善文化的发展壮大,构建和谐文明汕头,对我们认识、研究潮汕民俗,对我们更好地审视潮汕传统文化,更深入地认识潮汕文化传统,意义重大,价值可观。

  其六、对潮汕民间信仰文化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信仰是是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以此作为自己精神寄托和行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人类需要信仰,离不开信仰。潮汕人是一个敬重神明的族群,有强烈的敬神乐生生命意识。在长期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在一次次的移民过程中,在频仍的文化交流中,潮汕人继承了中原以及福建等地的信仰,也创造了本土的民间信仰,潮汕民间信仰充分体现了潮汕人的心意观念、生活追求、思维方式、致思途径,从而形成具有明显融合性、地方性的潮汕民间信仰文化。

  潮汕慈善文化缘起大峰信俗,是对大峰祖师的信仰。大峰信仰是宗教信仰与潮汕民间信仰相结合的产物。大峰信俗的核心是善堂文化。海内外绝大多数的善堂都供奉大峰祖师,并以此为号召。大峰祖师信仰推动了潮汕慈善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潮汕慈善文化的一大构成。研究大峰信仰,有利于研究潮汕慈善文化,也有利于研究潮汕宗教文化和潮汕民间信仰文化。

  其七、对潮汕建筑文化有丰富研究价值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是凝固的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之一。因感大峰祖师恩德而建造的报德堂,并由此陆续在海内外建造起来的500多座善堂,表明潮汕善堂本身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深入研究;各地善堂,尤其是和平报德堂、汕头存心善堂的建筑结构、建筑艺术、建筑风格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潮汕宗教建筑文化。

  大峰祖师建造并保存至今、仍然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和平古桥,是广东省内最长、规模最大的连续石构梁板桥,是广东古代建筑技术的重要成就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在潮汕桥梁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具有明显的桥梁建筑文化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