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硬书正楷的一般结字规律
焓烨
楷书是汉字书写的标准字体,它通过对点画,特别是通过对偏旁结构的巧妙穿插,来表现出汉字四匀端方、疏密有致的艺术特点。
对于楷书的结构,历代传统著名书家从“欧、颜、柳、赵”上溯到魏碑及两晋,都有各自深奥的理论体系。作为硬书首先以“实用”为先题,我仅对自己多年来对历代楷书名家的研习作一番梳理,将民间高人及本人粗略见解作一共识来奉献给大家。
合体字的处理
1、左右结构的字:
a、 以“竖式”笔画为主笔的一边底部“下落”,以“横式”笔画为“主笔”的一边底部“上抬”。如“和”,左落右抬;“喝”,左抬右落。
b、 两边主笔同为“竖式”或同为“横式”时,以右边下落为主。如同为横式“致”;同为竖式“移”。
c、在偏旁的处理上,无论是居左还是居右,都应突出“偏”的特点,把握住“宾”的本质,且莫“喧宾夺主”,具体处理上偏旁一边“偏于瘦窄”。如“诗”、“动”、“横”、“理”、“偏”、“都”、“喧”、“练”等字。
d、左右两边的内容形式相同或相背的字,大多“左边上下收缩”而“右边瘦窄落地”。如“林”、“朋”、“非”、“儿”等字。
e、左右两边的内容“笔势相向”的字,避免“手足相撞”,注意“穿插避让”,如“跨”字;左右两边内容“笔势相背”的字,通过“中间笔画”的调合,达到“离而不散”的效果,如“孔”中“挑”画。
2、左中右结构的字
a、中间结构以“横式”为主笔的部分应左右舒展,其余左右两边按照左右结构字处理。如“掷”,舒展中间“关”,左右两边按左右结构处理,左抬右落。
b、中间结构以“竖式”为主笔的部分应上下舒展,突出上部且偏于“瘦窄”,左右同样按照左右结构形式处理。如“啊”、“漱”等字。
c、左边、中间或者右边有相同内容,或同样势态的字(竖式或横式),大多中间或左边“横式”处理,右边“竖式”落地。如“淋”、“班”、“谢”、“粥”等字。
d、无论中间部分“竖式”还是“横式”,切莫“庄严古板”,以“舒放穿插”为原则,左右协调,歪中找正且重心平稳。如“嘲”字,“?”部下面“横画”左探而上面“竖笔”突起为完美。
3、上下结构的字
a、以“竖式”笔画为主笔的一部分应抢占整个字一半以上的空间。如“孟”,“泉”等字。
b、下面笔画“横式”的主笔的部分应托住上部“主干”部分,如“季”;上面笔画“横式”的主笔的部分应盖住下面“主体”部分,如“夜”字。
c、部首部分在整个字的处理上,“竖式”瘦窄而“横式”宽阔;在整个字的重量比例上,切勿过“重”,突出“宾”的特点。如“素”字“系”部书写时要细巧避重;“宫”字“宀”部尽管宽,却只占整个字1/3的空间。
d、上下“同势态(横式或者竖式)”的字,应展宽下部,以托住上面笔画。如“盖”(横式)、“勇”(竖式)。
e、上下及左右内容重叠的字,亦应“收上放下”,“上轻下重”,并且“下托上”或者“收左而放右”,“缩上而展下”;同一字中,相同的笔画忌雷同,要有粗细长短及倾斜不同的变化。如“吕”、“森”等字。
4、上中下结构的字
a、以“横式”笔画居中的字大多中间展宽,上下内缩。如“蒙”等字。
b、以“竖式”笔画居中的字大多收缩中间,上下展宽。如“蕙”等字。
c、在部首处理上,无论在字的哪个位置,均应遮住字的重心主脉部分。如“壹”字“士”部,“葛”字“艹”部等。
d、部首部分无论在上中下哪个位置,在视觉分量上,切莫“喧宾夺主”,在让出主体部分同时更要注意其“宾”的特点。如“带”字,“巾”部尽管占据近一半的高度,但通过“瘦”的处理,消减了它视觉上的分量以示其“宾”的特点。但位置上占据字的中间,托住字的中心骨脉,稳定了重心。
5、包围结构的字
无论从哪个方向“包围”。被包围部分要一半以上分量在“包围”之中,被包围部分要向外“拉”一点,避免重合太紧;内外结构笔画忌在一条中心线上,内部笔画按独体字结构与包围部首协调处置。
a、“左下”包围的结构部首应左右横笔展开;“左上”或“右下”包围的字上下竖笔展开。如“边”字“之”左右舒展,包住上面笔画;“匀”字“勹”部竖笔上下伸展,被包围部分左探舒缓于被包围之中。
b、“三面包围”结构的字,“门”字和“同”字框,左竖短于右边,内部笔画宜上提忌下坠;“匸”字框的字内部笔画上提的同时,下横长于上横且趋于平直。如“闪”、“冈”、“匡”等字。
c、四面包围结构的字,“口”字形宜倒梯形处理,两横“上宽下窄”;“国”字形近似长方形,根据楷体风格不同“上下横”略有区别变化,忌“古板式正长方”,里外笔画“中心线’宜重合,框内笔画戒“满”,须参差变化留有空间。如“四”、“团”等字。
独体字的处理
a、有“竖画”上下贯中的字,中竖及整字应正直不歪,忌偏;在“横画’的处理上,越往下越平且长,以托住上部且“横短竖长”。如“甲”、“平”等字。
b、以“横式”笔画占主脉的字应“横长竖短”。如“上”、“下”等字。
c、起笔与收笔均为“横画”的字,应首横“短’而末横“最长”。如“正”、“亚”等字。
d、在横竖相交的独体字中,左右一半儿有笔画的,竖式笔画应为有笔画的一边让出空间。如“才”、“寸”等字。
e、横画与斜勒笔势相交,斜勒笔画尽力左靠,应为右边笔画留出空间。如“七”、“也”等字。
f、“斜势”贯中的字,撇捺焦点要交在“重心线”上,在整个字的处理上“上窄下宽”托住上部,不致于字势失恒。如“文”字。
无论是合体字还是独体字,通过从传统正楷碑帖中发现,汉字外形中最稳定的造型是“八字形”。民俗中的“横平竖直”近乎美术字。书法中“横平竖直”的这种说法是不妥的。横画在视觉上有“左低右高,左细右粗”的现象,“横”在字中 要想达到平稳,就要调整汉字上下两边的角度,也就是“横”的位置,字中所有的“横”从上到下,必须越来越平,甚至末横“左高右低”而终止。进而弥补了因为“横”的“左低右高,左细右粗”而造成的失衡,只有这样才符合结字的对称原理。
在外形上,无论是合体字还是独体字,均应遵循“上紧下松”、“左紧右松”的比例原则,所有楷书的横画从“左低右高”始笔,“竖画”也是相对的“直”,从左至右字势均呈正反“八字形”,距中间的‘竖”才是相对的“最直”。
以上是笔者,在多年探索中的点滴经验之谈,想必诸位沿着这条经纬辩证之途走下去,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