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太宫始建于宋代,位于海门镇莲峰居委海滨路侧,坐南向北,前朝海门港。二进一拜亭,两侧有厢房,屋顶为抬梁与穿斗混合式结构,屋面为盖瓦硬山顶结构。大门为花岗岩石构筑。一主门两侧门,其雕刻有较高的艺术性。宫宽约25m,纵深约36m。主祀海上保护神天后圣母,附祀水神大帝、龙王爷、夏禹大帝。日寇入侵海门期间,曾于宫中驻兵。民间相传,当时有日本兵在宫中大厅洗澡,亵渎了妈祖,受到了妈祖的严重惩罚。据明朝隆庆《潮阳县志》载:“天后庙,一在海口山上,正临海门”。以后的康熙县志、光绪县志所记载的正临海门天后庙,便是天后太宫的前身。现宫是清乾隆壬子年(1792)修建,匾为广东海门营左部司厅徐招厅长所立。宫前两石狮,威武壮观,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因年代久远,宫受风雨剥蚀及白蚁蛀蚀,1988年及1999年乡民曾先后对其进行维修,并尽量做到修旧如旧,其拜亭的跪石便是旧时之遗存。现基本保持明清建筑风格。
谢翱抗元活动旧址位于海门镇和睦居委真武古庙,该庙始建于宋代海门白土村,是海门现存玄天上帝庙中年代最早的古庙。宋景炎元年(1276)七月,文天祥开府南剑重组抗元时,福建长溪人谢翱毁家纾难,带数百乡兵应召勤王,被授为督府咨议参军。翌年八月空坑兵败,翱随陈龙复等受命入粤组建行府分司,于九月直航潮阳。随后发动各地勤王,使文丞相顺利入潮。祥兴元年(1278)十一月,为了进击陈懿、刘兴之叛军,翱将妻儿寄居海门白土村,毅然出征。十二月二十日五坡岭兵败,文丞相被执,翱机智逃回白土村家中,改姓埋名潜居。祥兴二年二月十六日,翱在海滨召集生还乡兵及村民,假借拜“风雨圣者”,在真武庙前乘夜庆祝长春节(宋太祖诞辰),以寄托对宋故国的怀念,同时继续开展抗元活动。由于叛徒告密,致白土村及真武庙被剿毁。宋亡之后,村民在海门近郊复建真武古庙,借玄天上帝之名暗中纪念谢翱抗元义举。庙经沧海桑田,清咸丰八年(1858)重新修建。现基本保持明清建筑风格。
城南玄帝古庙位于海门镇城南居委,始建于明代,坐西北向东南,由亭式大门、拜亭和后殿三部分组成。后殿主奉玄天上帝,殿内左侧石柱刻有“正德壬申岁腊月吉日立”字样,两侧为十八元帅座。后殿为一主门两侧门,门匾“俨然武当”为清代所立,门前石栏柱有一对明代石狮子,十分古朴。庙内地面为石砖铺筑,现遗存的古石砖形状主要有长方形和六角形,并按“兴”、“旺”两字铺排。还遗存有清代青花香炉一个和康熙年代正方形铜质符印一枚。印约5厘米见方,阳文,内容难识,背面刻有小字。海门原在白土村有玄帝庙,明朝洪武年间,为了防御倭寇,海门实行建城,原玄帝庙位于城外,于是便于城内重建此庙。因玄天上帝是北方之神,而北方属水,因而被当地渔民奉为海上保护神,以至乡里有大件事情,也请玄天上帝定择,就这样,该庙历来是当地百姓凝聚力的象征,明朝抗击倭寇及近代抗日活动,乡民也经常于此聚会商讨对策。可以说,该庙见证了海门人民的爱国爱乡热情及奋力抵抗外族入侵的辉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