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朝花夕拾>

“与人为善是我们的家风!”

来源: 作者:郑衍奕 时间:2018-07-12 Tag: 点击: 2


郑衍奕

    2018年2月5日(丁酉年12月20日),郑氏祖祠梅花荐馨堂为百岁双寿星郑可光、林孝龙夫妇举办升匾仪式。
    是日上午,适逢初春,梅花芬香,彩旗飘扬,鼓乐喧天。主持升匾庆典活动的荐馨堂理事会郑增源会长与郑可光夫妇的子孙们,分别在梅东学校至荐馨堂迎接有关领导、各界知名人士、金浦历史文化促进会代表以及郑氏宗亲代表。大家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为郑氏涌现庚婺寿星而欢欣鼓舞。与会五百多人跟着由广东省委原副书记蔡东士题写的金光闪闪的“鸾凤期颐”牌匾,在潮州大锣鼓和西乐的簇拥下,欢天喜地游行几公里后,迈进梅花荐馨堂。
受匾、升匾、揭匾仪式完成后,便举行庆祝大会。
    郑可光夫妇的生平带有传奇色彩。他们夫妻都是生于清光绪32年(1906),郑可光卒于2008年,享寿103岁,林孝龙卒于2006年,享寿101岁,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他们生于南海之滨,长于南海之滨,终老于南海之滨,一生以耕田、捕鱼和当挑夫为生,勤劳俭朴。据《郑氏金浦系族谱》郑飞腾老师撰文记载和老辈人回忆,他们一生坎坷,都有惊无险。1918年,潮阳地震,13岁的郑可光从海滩摸鱼归来,刚跨过一间土坯房屋,随即轰的一声,房屋倒塌,若走慢几步,则生命危矣!村里有人说:“可光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可是福未曾至,却枝节繁生。三年后一场大雨灾,海滨田园成泽国,可光冒险捕鱼,小船被风浪颠覆,他被卷进浪涛中,幸年轻力壮,熟悉水性,几经拼命游泳,才脱离险境。建国初,他们夫妻因勤劳俭朴,家有一点余资和几亩山田,被划为“富农”,受到批斗。但他们夫妻认为“吉人天相,上辈人苦,下辈人福”,仍双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培养子女,不计前嫌,乐善好施。每年都捐款给善堂做善事,每逢节日都给一些生活贫困的乡邻送善款,连一些说过他坏话的乡邻有困难,他们夫妻仍伸出温暖之手,送钱送米让其度过难关。他对儿孙说:“心胸豁达,能屈能伸,对乡邻不记仇,不结怨,与人为善,是我们的家风!”乡邻很多人称赞他,他却说:“我还比不上我们的老祖公呢!先祖郑佐龙,元初官拜江西袁州路务使。为官豁达大度,扶贫恤寡,深受当地民众爱戴。离任回乡后,热心公益事业,赈济孤寡贫困,收埋路尸,做了大量好事,祖先的善举要代代传承。”而令人称赞的是,郑可光、林孝龙夫妻不但相敬如宾,而且用自己行动影响和教育年青人。他们夫妻每次外出,见路面有小石头,影响交通,立即一块块拾起,放到路边。78岁那年,夫妻外出,见村边路边一处崩陷,立即回家拿来锄头、畚箕,挑土填平。路人见了说:“让后生人干!”可光说:“后生人做工务农,没有闲时间,老人无事,让手脚活动活动更好!”没有豪言壮语,却让听者动容。
    可光夫妇的子孙也是十分孝顺的。据邻居介绍,他俩的子孙对老人的关心照顾无微不至。两位老人步入晚年后缺牙,吃猪肉不便,轮值伙食的子孙都会将肉类食物制作到不用牙齿也能吞食;他俩喜欢喝酒,子孙们都会有节制的让他俩喝上一、两口,既解馋又不影响健康;在外创业的子孙回家休息时,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陪伴、伺候老人家。
    郑可光、林孝龙夫妻乐观豁达,与人为善的家风,还影响了下一代。孙子郑炳标,在深圳、广州等地经商,事业有成,年年回乡捐资办公益事业,还经常与贫困乡邻谈心,了解其生活情况,帮其排难解忧。乡人说:“炳标富不变质”。炳标说:“这是祖父教导的家风”,有德就有钱,有德就有命。
    郑增源会长还介绍:荐馨堂堂主道英公长寿百岁,对后裔庇佑甚广甚远,五百多年来,涌现许多长寿典范,仅悬挂在大堂的古代寿星牌匾就有“百岁长寿”、“百岁大宾”、“载德高龄”三大块。这些牌匾既表示对寿星的崇敬,对生命的尊重,也彰显本堂宗亲的福气。



上一篇:城乡风物
下一篇:闭 关